——本文系紅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1月30日,開業于1996年7月5日的廣州王府井百貨因商場物業租賃合同到期,在當天閉店后停止營業。早在10月20日,廣州王府井百貨便發布有關公告,引起了眾多廣州市民的驚訝和感慨。市民們紛紛前往這座陪伴了廣州25年的百貨商場進行最后的“告別”。
1996年開業的王府井百貨,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無疑是人們舊日記憶與脈脈溫情的寄托之所。有人在這開始了和初戀女友的第一次約會,有人在這第一次體驗了麥當勞的滋味……王府井百貨是人們置辦年貨時的喜氣洋洋,也是周末逛街時的歡聲笑語。對于很多廣州市民而言,王府井百貨已不單單是一座商場,更是回憶往昔歲月繞不開的一個記憶點。
當論及廣州王府井百貨停止營業的原因,其實也是近些年來經常被討論的一個話題:新時代電商發展對于傳統零售百貨的沖擊。無論是在經營成本、價格還是商品種類上,電商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給傳統零售業帶來了巨大壓力。近年來,線下商場業績低迷,不少零售商店陸續倒閉,甚至不乏一些曾聞名一時的百貨商場。
經營了25年的廣州王府井百貨停業,不禁再次讓許多人發問:新時代的船真的承載不下傳統事物了嗎?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科技日新月異,新時代與傳統的碰撞已是不可避免,電商與傳統零售之爭也只是一個碰撞的縮影。
有人說,時代的變化太不友好。電商雖然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也使得維權更難;車水馬龍的交通,使得昔日漫山遍野的童趣不再;科技的發展,也讓許多老人在當今社會無所適從,“爺爺用原價給我買了四個蛋撻”的故事讓不少人心酸。
然而,這世界唯一不變的,便是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社會向前發展是大勢所趨,在筆者看來,新時代的船承載不下的,是一成不變的事物。想要不斷手握新時代的船票,便需要時時刻刻有推陳出新的精神、適應變化的意識。
具有數百年悠久歷史的北京王府井商業大街,也曾面臨電商行業飛速發展所帶來的威脅。面對新時代下的挑戰,北京市王府井地區建設管理辦公室順應時代發展,提出了建立“數字王府井”的設想。利用數字化建設,結合電子商務平臺的優勢,提高了街區內企業的經濟效益,為這條百年老街帶來了新的機遇。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數字化轉型,為傳統零售行業指明了“變”的方向,展示了“變”的成果。
廣州王府井百貨的停業或許從此使得不少市民無法再舊地重游回憶往昔,但新時代的相機卻更加清晰地記錄了他們當時的笑容;新型的線上支付或許讓很多老人不知所措,但社交媒體的發達也加強了他們和遠方子女的聯系,豐富了他們的生活……
誠然,新時代的到來會對一些事物造成沖擊,如何減緩沖擊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我們應當思考的問題。
傳統與新時代,并不是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關系?!芭f事物”可以結合新技術、新趨勢,不斷提高自身的發展活力;“新事物”也可以從“舊事物”身上挖掘出新的發展機會,正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