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是什么?《詩經》上說:“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闭f得是老百姓勞累了,希望休養恢復。四十二年前,我們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就是要讓人們過上豐衣足食的小康幸福生活。所以說,小康就是人們的生活變好了,住上了新房子,環境變美了,城市農村換上了美麗的“新衣裳”。而“小康”在我的心中,體會最深的就是校園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一張張老照片中。
第一張:拍攝于1990年
這是一張拍攝于1990年的老照片,照片微微有些泛黃,上面是衣錦小學。媽媽告訴我,這是她30年前上衣錦小學一年級時的校園。拿著照片,媽媽回憶起她的校園生活。
當時的學校位于臨天橋頭,是臨安城區條件算好的學校。從照片上看,當時的衣錦小學不大,正對大門的是一長排紅瓦頂的兩層破舊的教學樓,除了操場中間一塊是水泥地,其他都是坑坑洼洼的黃泥地,跑道上還鋪著黑色煤渣。
媽媽說,和現在比起來,當時的學校條件比較落后。特別是坐在教室里,因為門窗年久破損,一陣風刮來,經常會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媽媽告訴我,他們那時候,教室里沒有投影儀,更沒有電腦,只有一塊已經擦得發灰的黑板。
不過,雖然條件比較艱苦,但媽媽說,校園生活也有很多的歡樂時光,比如一下課,他們就會沖向大操場,跳橡皮筋、跳房子、撿樹葉、打彈珠、你抓我逃……玩得不亦樂乎。在我聽來,當時的這些游戲可真好玩。
第二張:拍攝于2005年
2005年7月,媽媽從浙江傳媒學院新聞專業畢業,回到臨安新聞傳媒中心當起了一名記者。這張照片是媽媽回到衣錦母校采訪時的場景。當時媽媽正坐在學校的接待室,手中拿著采訪本,正聚精會神地采訪記錄著。
媽媽說,那天她采訪的內容是衣錦小學學生一項表演獲得了杭州市獎項。而那一年,正逢衣錦小學整體搬遷,學校從臨天橋頭搬到了臨水路太廟山腳下。
媽媽回憶說,當時踏入校園時感覺特別震撼,因為和老衣錦小學相比,新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大門變氣派了,校園變美了,曾經簡陋的操場現在也是更大了,求真樓、博長樓、錦添樓……曾經破舊的教學樓被一座座嶄新挺拔的教學樓取而代之,門窗漏風的教室如今窗明幾凈,傳出一陣陣朗朗書聲。結束采訪任務后,媽媽還特地在新校園里好好參觀了一番。
第三張:拍攝于2014年
在這張照片里,我終于出現了。當時的我才4周歲,外婆抱著小小的我,和外公、爸爸、媽媽一起,在衣錦小學大門口合了一張影。那天剛好是衣錦小學建校50周年,學校里非常熱鬧。媽媽說,那天她抱著我回到了校園,參加了學校的慶?;顒?。
這一次,媽媽說,學校又發生了新的變化:教室里配上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上課比原來形象生動多了;很多有趣的新課程還走進了課堂;臨安獨有的錢王文化也進了校園……
2017年,我也像當年的媽媽一樣,背起書包戴上紅領巾,迎著老師燦爛的笑臉,走進了衣錦小學的大門。我想,我比媽媽幸福多了,因為現在的校園更加美麗。
這一張張照片見證了衣錦小學從上世紀90年代到新世紀的發展變化。其實我覺得,學校的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學生、老師和學校在一起成長,共同見證著美麗的變遷。
這就是我和媽媽兩代人關于我們共同的母校的故事。我想,母校的變化既見證著學校的小康,也同樣見證著我們國家的小康?,F在,崛起的中國早已不再是百年前那個任由外國列強欺侮的中國了!我們的國家就像我的母校一樣正在一天天變美、變得強大。就像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里說,今年我們國家的“十三五”規劃圓滿結束了,實現了全面小康,嶄新的“十四五”規劃將要開啟,期望我們國家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衣錦小學四(2)班 馬逍遙 指導老師 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