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篇
學習最重要的是耐力。
坐5分鐘就跑來跑去的孩子是無法學習的。而耐力是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的。要保證孩子坐得久,最重要的是要逐步培養孩子“靜”的能力。坐姿要正,手肘在桌面5-10公分。胸膛離桌一拳,眼睛離桌面一尺,手指離筆尖一寸,如果三個有一個做不好,那么孩子就很容易疲勞。而疲勞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思考能力下降。
關于寫字,最重要的是明白“好看和工整不是一件事”。我個人覺得“工整”比“好看”要重要很多。寫工整的字,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但是一直寫下去,對自我的自控力和約束力,都是一種鍛煉。
上課小動作特別多的孩子,絕大部分是身體發育造成的。過剩的精力加上非常差的自控力,就會養成所謂“小動作”的壞習慣。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把課桌面劃區,所有的文具放在拿筆的上角,這樣可以有效預防孩子一邊寫,一邊玩的情況。當然,如果所學的內容能深深吸引孩子,那當然是最好了。
作業拖拉才是所有學生學習的“攔路虎”,拖拉的根本原因是不熟練。在很多孩子心中,動筆的才是作業;動腦和動嘴巴可以應付。但是,所有需要動筆的作業,都是為了鞏固和更好理解已經掌握的知識。只要掌握“提前預習,先背后寫,先難后易”的方法,拖拉就能很好的解決。此處的“先難后易”,是指先做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再做自己喜歡的學科。
在所有壞的學習習慣中,“粗心”是提到最多的問題?!斑@次考試我全部懂的,都是因為粗心才犯了錯”,家長和老師對于這樣的話應該是非常熟悉的。為什么試卷一拿到手,錯題馬上就懂,但是在考場卻完全看不出來。從我個人的教學經驗來看,所謂粗心,是因為邏輯思維能力下降造成的??荚囈埠?,做題也好,都需要消耗大腦能量,到了后期,肯定沒有一開始那樣頭腦清晰,判斷力自然下降了。理論上,粗心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過提高熟練度來減少“大腦的消耗”。因此,復習和鞏固就占了學習的大部分時間。
最后一個問題,孩子為什么要學習?
這個不僅僅是個人思考的問題,更多的是家庭,社會所要思考的。這幾十年來,很多人的價值觀都是“金錢至上”的。這個沒有錯,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金錢”可能就是“物質欲望”,而非“能力”。而很多家庭的價值觀并不一致,有些家庭是希望孩子生活幸福圓滿,有的希望孩子事業有成,有的希望孩子身體健康,這些價值觀在平時生活中是無時無刻不在體現的,但是這樣的價值觀培養,并沒有跟孩子的學習所掛鉤。給孩子學習的動力,或者說跟孩子解釋學習的意義,是對每個家長和老師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