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有了一條船》有感
“有沒有一陣風,能喚醒大地;有沒有一陣春雨,能滋潤所有的野花;有沒有一場春潮,能蕩滌所有的枷鎖和桎梏;有沒有一條船,能揚起中國徹底解放的風帆……”讀了董宏酞先生著的《中國有了一條船》,我思緒萬千,腦海里不禁浮現出一系列問題,有沒有一群人,能夠讓我們堅定不移地去追尋他們的足跡;有沒有一種新的生活,讓我們甘之如飴地去創造開拓?日月星辰,東升西落,這是永恒不變的定律。生活中,很多的事物都和它們一樣擁有永恒。
翻開塵封的歷史,聽祖父說,他小時候在“公社”的大食堂吃干澀無味、難于下咽的米糠飯,因為太干、太粗糙,吃了后難于消化而時常導致便秘。正值長身子的時候,因為吃不飽經常餓肚子,就去山上摘野果、去河邊挖野菜,饑一頓,飽一頓。
祖父生長在農村,要走8公里路才能到達簡陋的學校。瘦小的身軀要用單繩勒肩的非常簡易的“鎖口”布袋背一個星期的米與沒有營養的酸菜、土豆、腐乳等,作為自己一周的口糧。以至于爺爺到現在都不吃酸菜與豆腐乳,就是因為小時候實在是吃怕了。然而書沒讀幾年,“文革”又開始了,那個動亂的年代,學業就此作罷。
到了父親那個年代,祖國發展的春天來了,食物變得充足了許多,也不用去挖野菜了。水果肉類雖然不是能經常吃,但在國企上班的祖父一定會省吃儉用,想盡一切辦法來讓父親一個月能吃到一頓豬肉了。由于祖父吃盡了“沒文化”的苦,想方設法把父親帶到城里念書,還上了最好的小學、中學,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父親順利地考上了大學,也成了我們村當時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我們這幸福的一代了,祖國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食物資源非常豐富。真可以說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吃不到的?!币安?,倒成了奢侈品啦,那可是“一菜難求”的天然綠色食物。
現在我念書的小學,就在我家附近,近到能聽見清脆的上課鈴聲。我們的教室干凈整潔,寬敞明亮,愛崗敬業的老師和40多位積極向上的同學親如一家。紅白相間的塑膠操場,設備齊全的科技館,琴聲悠揚的音樂教室,別具一格的微機室、琳瑯滿目的實驗室,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構成了我們求學的場所,知識的殿堂。我們在這里汲取著知識的營養,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條條嶄新寬敞的道路,一幢幢高聳入云的樓房,一輛輛飛馳向前的汽車,構成了我們生活的主旋律。節假日,邀上三五好友到各地去旅行,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從城市到農村,再從農村到城市……人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早鍛煉、廣場舞、……人們的生活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彩。這些變化只是一個縮影,你看,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世博會的順利完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順利進入太空,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儀的成功發射,北斗導航覆蓋全球……這都在向世人展示著我們祖國的日益強大!
曾經,中國有了一條船,現在我們有了美好的生活???,它正在向我們招手,它正在敞開懷抱,用幸福和快樂迎接我們。時光未央,生活如歌,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晨曦小學東 四(4)班 駱宗軒 指導老師 徐亞珍